传播学第六讲课程笔记——传播媒介
nets:[[../else/传播学]] [[../else/课程笔记]]
6.1 什么是大众媒介
一、什么是媒介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施拉姆
大众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所使用的,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现代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媒介:传播渠道,是一种物质实体、工具或技术手段,如广播
***媒体:媒介组织、媒介机构,是一种从事信息的搜集、整理、制作、传播的专门组织,如广播电台
二、媒介发展简史
1、早期的实物媒介、文字媒介
2、近代平面/印刷媒介
15世纪的印刷书籍
17世纪的定期报纸
18世纪的杂志
19世纪中期的大众媒介:便士报、五分镍币杂志、一角钱小说
3、电子媒介
19世纪的照像技术、无线电技术、电话技术
19世纪80年代的电影
19世纪末的唱片
20世纪初的广播
20世纪中期的电视
4、新媒介
20世纪后期的卫星、有线电视、数字媒介、网络媒介
6.2 认识媒介
三、认识媒介
(1)施拉姆: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
1、媒介所刺激的感官
2、反馈的机会
3、速度的控制
4、讯息代码
5、增殖的力量
6、保存信息的力量
7、克服弃取的力量
8、满足专门需要的力量
(2)胡正荣:认识大众媒介的四个方面
1、传播手段
媒介的传播手段是指媒介是用什么来传播信息的,即用什么传播符号
由于每一种媒介所使用的传播手段不同,所以才表现出不同的媒介形态及其规律
2、时效性
大众传播媒介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任务的媒介,因而传播信息速度的快慢就成了它重要的特点
3、持久性
媒介的持久性指它保存信息以足够时间与受众接触的特性
持久性与时效性成反比,
4、受众参与的程度
受众是带有目的和参与意识主动地使用媒介的。
受众对媒介的参与主要指受众在接触和使用媒介时的介入程度
(3)认识四种大众媒介




(4)认识媒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媒介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取长补短。
2、媒介有融合的趋势
3、警惕工具理性(“功效理性”、“效率理性”)
四、媒介的选择原则

6.3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延伸论
(2)媒介即讯息论
(3)媒介凉热论
(4)地球村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1
(1)媒介延伸论
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是“人体的延伸”(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
道路是脚的延伸;
衣服是皮肤的延伸;
印刷品是眼睛的延伸:
广播是耳朵的延伸
电视是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
计算机不仅是眼睛的延伸,而且是人类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2)媒介及讯息论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
传播技术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与特征,具有支配性力量的是传播技术本身,而不是它所传播的内容。
一种新的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什么样的讯息内容,这种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种(某些)变化,这就是它的内容,就是它带给人类社会的讯息。
(3)媒介凉热论
麦克卢汉把所有媒介分为两大类: 热媒介”和“冷媒介”。按照他的看法,区分冷热媒介的主要标准是对于媒介信息的估量。
热媒介”的信息是反映一件事而引申出的“完整含义” 信息量充分。受众只需较少想象力,不必对信息加以补充和解释 ”
“冷媒介”则传递“点滴含义”,即信息量较为有限。 它需要受众发挥想象,补充其所具有的“点滴含义”
”热媒介”:照片、广播、电影、书籍、演讲、报纸等 它们都是信息完整而受众参与程度低的媒介;
“冷媒介”则有漫画、电视、电话、交谈、讨论会等 它们都是含有“点滴信息”而受众参与程度高的媒介。
(4)地球村
人类现代电子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通讯卫星进入传播以后,几乎完全消除了时间与空间给人类造成的距离,把分散的世界重新聚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