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与公共科学活动第七讲课程笔记
nets:[[../else/教学系统设计与公共科学活动]] [[../else/课程笔记]]
7.1 教学策略的目的与功能
一、教学策略
使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学生变成独立的、有策略的学习者
不同的策略有不同的作用:激发学生动机,集中注意力组织信息来帮助理解、记忆管理、评价学习……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其他策略
**本网站提供了不同目的的不同策略,请尽可能多的学习
http://www.fortheteachers.org/instructional_strategies/#KWL

Graphic/cognitive organizer
对比、比较:
- T-chart
- Plus-Minus-Interesting


Idea Builders:
create a context for introducing or clarifying new concepts or ideas. They help students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what they know and what they will be learning.
7.2 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与知识建构
目标
- 能够用支架式整合理念(策略)设计自己的教学。
一、探究式学习:wise基本介绍
Web-based Inquiry Science Environment 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
面向对象:4-12年级
二、探究式学习:设计理念
WISE设计理念:支架式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学生不仅需要从科学教育中获取新的观点,还需要提高对所得到的多种证据进行综合、推理形成结论的能力。


知识建构
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
知识论坛是一个被设计用来支持知识建构过程的数字化小组工作区。知识建构的原则:
认识从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出发
所有的概念与想法皆可改进
概念与想法是多元化的
学生会自觉提升讨论层次、自觉参与构建……
它将传统以知识为目标的学习变成真正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它强调以观点为中心,把“观点的改进”作为一切教与学活动的目标。
7.3 教学策略——公共科学活动的特征
一、公共科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非正式学习”
没有固定的时间、场所、模式,甚至教学对象
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整体性原则
- 体现在学生的整体性参与,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坚持活动的总体性目标
- 自主性与指导性统一原则
- 给参与者一定的自主权,但恰当的指导也是必须的,不能放任自流
- 因时因地制宜原则
- 结合具体的个体境脉、社会文化境脉和物理境脉,因时因地制宜来开展。
- 整体性原则
三、公共科学活动的课程设计原则
- 围绕“培养科学情感”确定课程目标
- 围绕“展现科学魅力”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 围绕“非正式学习”开展课程
- 围绕“过程性评价”评价课程
四、公共科学活动的策略设计与应用
(一)公共科学活动的探究策略设计
1. 探究策略

2.案例解读
看视频
3. 设计原则
- 注重公众主体地位,主张公众的活动主导性
- 重视公众参与过程,强调公众的活动参与性
- 考虑个体差异,支持不同程度的探究
(三)公共科学活动的体验策略设计
目标
- 在体验式策略中运用反思设计来引导学生的知识建构
1. 体验式策略
- 体验式学习
- 学习者亲身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体验的方式获取感知信息
- 体验式公共科学活动
- 是一种通过实践和反思来获取知识的活动方式,它强调公众的主动参与,的局限,强调参与者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的方式习得科学文化知识。
2. 体验式公共科学活动的特点
- 参与性
- 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使参与者以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学习。
- 过程性
- 知识的习得与概念的转变是潜移默化地发生在体验过程之中的,因此体验式公共科学活动较结果更为看重公众的体验过程。
- 主体性
- 公众是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体会学习的乐趣是整个活动的重点
- 情境性
- 创设一定的体验式学习情境来促进公众体验学习的发生,使公众在体验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知识的建构与重组。
- 亲历性
- 实践层面的亲历性;
- 心理层面的亲历性。
- 反思性
- 公众在体验式公共科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较为零散、琐碎,因此更为强调其在体验结束后的自我反思、总结。
3. 体验式公共科学活动的情境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体验式公共科学活动正是建构主义在科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4. 体验式公共科学活动的反思设计
反思设计是在活动进行结束之后,通过设置问答题、体验问卷等,使公众得以梳理自己在体验过程中所习得的知识,从而巩固知识,加深对相关科学原理的理解,并且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公众的反思结果,了解到本次活动中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完善该活动。
5. 案例看视频
(三)公共科学活动的交互策略设计
目标
- 运用多种交互形式,减少公众的认知障碍与参与困难
1. 交互式策略
- 交互式策略
- 双向性和互动性是交互的最主要特征,通过互动和交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 交互式公共科学活动
- 以交互式策略为指导,采取多媒体等技术,营造人性化参与方式,减少公众认知障碍与参与困难,为其提供与相关科教展品、科普人员或者工作人员以及同行人群之间的交互机会,促进公众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2. 交互式策略类型
- 公众与科教展品的交互
- 公众与科普人员的交互
- 公众与公众之间的交互
3. 交互式策略设计原则
- 注重公众与科教展品交互,激发参与兴趣、
- 注重公众与科普人员互动,点燃参与热情
- 注重公众之间的互动,调动活动积极性
- 多元化的交互方式,提高活动效果
4. 案例解读
看视频
